这两年长沙文和友、茶颜悦色都在走下坡路了,很多疑惑这到底是为啥呢?在我看来,其实长沙的这些网红品牌,大多都是近亲繁殖。流量靠湖南卫视给,资本靠麻友牌友给,甚至门店都是靠本地圈子里的一些土老板给门面。所以你会发现这些网红品牌,使的招数都一样。
比如点单排一个队,核销排一个队,人为制造人气旺盛的错觉,就是长沙网红品牌的特点。再比如炒作这些品牌,基本都是上一道湖南广电旗下电视台的节目,然后可能还会有几个湖南广电的主持人投点钱一起造势。平时呢,这几个圈子里的人搞不好就一起搓麻将的,一个项目可能在麻将桌上就定了,市场调研什么的都不需要的——就长沙这个地方,圈子里几个要素砸下去,你光是靠割韭菜都能赚钱。但是这些资源高度垄断,基因近亲繁殖的网红品牌,其实没有太多的竞争力。在长沙境内,有圈子扶持下的垄断,他们还能活得不错。可一旦离开了长沙,跑到外省去开店,就没几个成的。这其实也符合长沙乃至湖南的方方面面。说白了就是小圈子思想严重,山头主义明显,一致排外——先一起排斥外省人,再排斥外市人,再排斥外县人,然后一个县的再分这个乡,那个镇的。
同时,湖南人匪气又重,调子又高,傲气得很,干事都不愿意低头的。但偏偏湖南人在某些方面又有那么一点保守。怎么说呢?大概就是湖南人其实胆子很大,但是有点剑走偏锋,所以对一些规范性要求很高的事情,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和不自信。像茶颜,当年红火的时候,很多人就找他们,想一起搞出省、出海战略。结果人家不干啊,觉得我牛,出海的话风险太大,怕管理跟不上,但是海外出了问题了,反过来影响到自己。同时,茶颜又觉得以自己在长沙的要素垄断和品质优势,在长沙的地位是很稳固的,即便有竞争对手来了,自己也有信心不断优化自己来保持地位。所以你看,湖南人有些方面又过于自信了。
或者这么说吧,湖南人的思维,很多时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。你跟我们湖南人谈生意,很多时候都会听到我们湖南老板说我要怎么怎么样,所以我们的合作要怎么怎么样。他要觉得这个项目自己不好控制了,没有绝对主导性了,他干脆就懒得赚这个钱了。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,很多湖南老板其实在做生意这件事情上,是有那么一点不思进取的。很多投资行业的老板,提起湖南老板,经常吐槽一个事。那就是你让人家去外地路演,人家死都不去,宁可这个投资不谈了也不去。但你一说人家愿意过来看一看,人家马上就来劲了。这一点,就跟贵州老板不一样。贵州很多老板是真不懂,然后人家不懂就回家想,结果想着想着,这个事可能就没下文了——人家压根没有主动追项目的意识,反正生意做不做都不重要,大不了就不做了,不耽误晚上喝酒就行。
要是换成湖南老板,碰到自己不懂的项目,人家高低得跟你来来回回好几轮,教你这个事情应该怎么怎么的,因为他的经验怎么怎么——反正你让我听你的是不可能的,你要是听我的,咱就干,要是不听我的,那就算了。所以,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是,湖南人其实不太会做常规生意,更适合去非洲开荒和部队当兵。我不开玩笑的说,要是国家不管,那咱湖南人随便挑几个人去非洲,分分钟就能拉帮结派带一群老乡过去,然后混成大军阀。像非洲那种混乱的,还未形成稳定规则的地方,可太适合湖南人了。别拿教员出来说事哈。教员那是整个世界都千年难得一遇的伟人,他诞生在湖南,是湖南人的福气,而不是因为他是湖南人所以才成功的。